设为首页  用户登录
您现在的位置: 吉安县公安局 >> 首页 > 卫士风采 > 警民一家 > 正文 >> 正文
这孩子挺“孝顺”,就是方式有点“坑爹”
作者:    文章来源:    点击数:  nbsp;   更新时 间:2023-05-16         

熊孩子见母亲的手机屏摔坏

一直没舍得换

为能让母亲高兴

买了一部新的送给母亲

但是“筹钱”的方式

却着实吓坏了父亲

 “警察同志,我手机里的钱可能被人盗刷了。”5月6日下午14时许,吉安县梅塘镇的肖先生急匆匆地赶到当地派出所报警,称自己银行卡里的5000元存款不翼而飞。


      据肖先生回忆,5月1日下午,他曾收到过一条来自银行的微信支付交易了5000元的手机短信,起初他以为是诈骗短信,所以并没在意。然而,当天上午他去银行ATM机取现金时,却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真的少了5000元。“手机和银行卡一直在我身上,钱怎么就没了呢?”肖先生百思不得其解,于是请求民警帮助查个明白。


   经过民警一番调查后,发现肖先生的5000元钱竟然流向了其儿子小肖(化名)的手机微信钱包中,并全部用来在某APP平台上购买了一部高档手机。


      肖先生起初并不相信民警的调查结果,认为孩子胆子不会这么大,但在民警的坚持下,肖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小肖带到了派出所。

  面对民警的询问,小肖百般抵赖,但在民警所掌握的电子证据和耐心的说服教育下,小肖终于说出了真相。原来,小肖的母亲平时很勤俭,手机屏幕摔裂后一直没舍得换。小肖心疼母亲,想买一部新手机送给母亲。但小肖却苦于囊中羞涩,无力购买,于是萌生了向父亲“借”钱的想法。


      5月1日下午,小肖趁父亲在家午睡之际,偷偷拿走了父亲的手机,在试开微信转账密码后,向自己的手机微信里转入了5000元现金,之后又迅速将相关记录进行了删除。


  鉴于小肖年龄未满16岁且事后认错态度良好,盗窃对象又是其父亲,在肖先生不追究的前提下,民警对小肖进行了批评教育。


      “熊孩子”盗刷微信、支付宝及银行卡已由个例发展成了社会问题,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,更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。


      那么,应该如何预防熊孩子的这种行为呢?民警这就为父母们支招。


      孩子盗刷微信、支付宝及银行卡无外乎两种方式:是记住家长微信支付密码,需要付款时就偷偷拿起家长手机;二是将家长的银行卡关联到自己的QQ或者其他账号上,直接用自己手机就能付款。


      由于孩子事后都会删除微信付款通知、手机验证码等“证据”,所以很多家长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行为。其实,家长们想要遏制孩子盗刷银行卡并不难,只要做到以下几点,就能有效应付“熊孩子”了。 


招数一:开通支付短信通知

      经常查看银行卡余额,与微信关联的卡少存一些钱,开通银行卡消费短信提醒。好歹若是不小心支付了,看到短信通知,及时发现,及时采取相关措施,避免下次再出现这样的状况。


招数二:设手机锁屏

      现在的智能手机,基本上都可以设置锁屏图案或密码,甚至可以设置指纹解锁。将手机屏幕锁住,熊孩子就没法用了。


招数三:将手机藏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

      最干脆利落的方式是,把手机锁进抽屉,让熊孩子想拿也拿不到,毕竟小小年纪玩手机时间太长对眼睛也不好。


      但是,对微信、支付宝及银行卡的“保护”只能是治标。不能刷了,有些孩子也许会“铤而走险”,或盗取家中现金,或向同学借取索要,或通过其他途径“赚钱”。因此,民警希望学校和家庭方面能加强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力度,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,这才是杜绝类似案件的根本所在。




 

 

 

 
 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网站管理 |
吉安县公安局版权所有,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否则追究法律责任!赣ICP备12008235号
推荐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6.0